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摇篮。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一九八八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二零一二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明伦堂是白鹿洞书院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外廊柱联: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
礼圣门原称先师庙门、大成门。宋淳熙九年,朱熹迁浙东提举,出资三十万嘱南康知军钱闻诗修建礼圣殿,次年由新任知府朱端章开工兴建。明弘治十六年提学副使邵宝以颜体书正学之门。四个抱柱悬有两幅楹联。
第一幅:诏有格言求真才于正学;教无异术体至理于常行。
第二幅:古往今来,先圣后贤同脉络;天高地下,四时百物共流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