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wxja1983的博客

人之德,在于心存善良,善待一切,乐善好施,关爱他人。德为人的立身之本。天无德,则

 
 
 

日志

 
 

打造校园文化 彰显教育本真  

2016-03-26 17:37:06|  分类: 校长论坛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打造校园文化 彰显教育本真 - wxja1983 - wxja1983的博客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物化形态的文化,即学校的物质设施、图书设备、宣传阵地、社团组织以及学习生活的管理制度等:二是理念形态(也称精神形态)的文化,即学校的情感意志、价值取向,表现在学校的校风、校训、学风、教风以及由此熏陶培养的师生群体的精神风貌。由于校园文化具有明确的选择性、较强的规范性、严密的系统性、强烈的思想性,因而,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行为习惯培养上,起着潜移默化、整合调节、激励导向的作用。 

  我们学校以打造健康的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性教育。 

  一、营造校园环境,陶冶道德情操 

  物化形态的文化外在形态是显性的,给人以直觉与感性的东西;其教育价值则是隐性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因而,我校特别注重建设物化形态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1、让墙壁、楼梯会说话。我校在教学楼走廊墙壁贴有科学家文学家的简介;图书馆里悬挂着伟人的画像;教室有班风、名言,学校有校风内容;橱窗有师生标兵和学生作品的展示;学校和各班设有行为习惯评比表,并要求各班教室的环境布置,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此外,在我校教学楼三侧楼梯台阶上都贴有教育格言,如:“礼貌是人们共处的金钥匙”、“有话要说,要会说,要好好说”、“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今天的你读书了吗?”、“今天的你思考了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山有路勤为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会触景生情,受到教育、启迪和感召,陶冶道德情操。 

  2、实现校园“四化”。“四化”即净化、绿化、美化、香化。我校首先从卫生抓起,开展地面无纸屑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提倡教师要带头拾起地上的废纸。我们不把这一“行为”看作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看成培养学生宏伟工程的一部分。所以我校员工,上至校长、下至更夫都有捡废纸的习惯。这有什么不好?比起浪费半小时时间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的说教要实际得多了。现在,校园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师长的手、孩子们的手,几双手共同去拾起地上的一片废纸。“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放在德育领域里是再恰当不过了。其次,开展“花草树木伴我长”的活动。形成人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和风尚。调动校园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一花一石等一切环境语言,利用物、景、形、色、声等综合效应,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染和精神启迪。使学生置身于这座花园式的学校里不仅能处处见绿色,时时闻花香,感受清新,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和文明的教化。 

  此外,我们在校园建设上,还注意根据育人要求,经常增添一些新的设施,使校园不断呈现新的内容、新的意境、新的特色和风貌。让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真正起到“熏渍陶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建设制度文化,规范行为习惯 

  物化文化中的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及行为举止具有规范作用的文化,集中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这种文化对于师生的言行具有整合调节功能。当师生的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的要求时,他们就会自我调节、整合,以达到制度规范的要求。所以,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 

  1、校规班规大家订。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常规习惯的养成,我校首先在学生中进行了“我眼中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把搜集上来的材料进行分类,制定了《一日常规六十问》。旨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规习惯的养成,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感性的认识,并付诸行动《一日常规六十问》共分三个部分。即(一)早起上学前应养成的习惯,共六条。如:你每天按时吃早饭吗?上学前,你能主动起床吗?上学的路上,你能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吗?如果遇到雨雪天,你能主动带鞋吗?…(二)学校一日常规养成,共31条。如:你能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问“老师早”吗?进入教室后,你能自觉进行晨读吗?你能做到铃声响过后,马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吗?下课后,你能主动拾起座位周围的垃圾吗?下课后,在走廊内你能做到右则通行吗?上完厕所后,你能主动冲便吗?洗手后,你能拧紧水龙头,做到节约用水吗?发现有人破坏校产,你能及时报告学校吗?中午排队打饭时,你能做到不插队吗?中午吃饭时,你能做到爱惜粮食,不剩饭吗?…(三)回家时常规习惯的养成,共14条。如:放学回家,见到父母时,你能主动跟父母说“我回来了”吗?放下书包后,你能养成洗手的习惯吗?写作业时,你还看电视吗?妈妈做饭时,你能帮着摘菜、洗菜、打下手吗?你能学着烧几样拿手菜吗?吃饭时,你能帮着端饭、端菜、拿碗吗?你能帮妈妈收拾碗筷吗?你能帮妈妈抹地吗?…学生在人人通读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个人行动计划”、“班级行动计划”。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不仅熟悉内容,理解内涵,而且在制定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2、检查指导两结合。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道德发展具有从他律到自律的特点,因此,需要有人不断地检查、提醒。为此,我们组建了校园行为示范指导队。由各个班级推选出每月的班级行为示范明星担当,检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与各班主任及时取得联系,反馈落实情况,使《一日常规六十问》扎实地落到实处。 

  3、师生规范同步行。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以他接触的人或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出现的形象作为榜样并进行模仿,逐步形成的行为定势。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特殊的地位,所以教师成了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信赖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在抓学生的行为规范时,以“为人师表”为核心,抓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制定了教师的行为规范制度,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给学生以楷模和示范。对教师的行为规范,由学校领导组成的考核小组分项考核。如:要求学生课前两分钟按时进教室,同样要求教师按时在教室门口站好;要求学生认真作业,写清日期。教师的批改要求与学生的作业要求相同;要求学生升旗仪式穿学校服、排列整齐,全校教师也同样,要排成一列,站在学生的后面。要求行为规范指导队的学生提前半小时到校,值周的教师也同等要求,等等。教师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熏陶着学生。犹如春雨,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同时,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影响着教师,因此,师生规范同步进行,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培植优良校风,促进习惯养成 

  校风是学校成员所处的精神环境。良好的校风是经过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长期教育、培养逐步形成的。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成为无声的命令、无形的法规,成为一种乐观的氛围和强有力的舆论,对学校的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行为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约束力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同化和促进的作用。我们对校风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还学生自主权利,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学生习惯的养成是在社会集体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而,要还学生自主权、塑造学生的群体意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我校,学生有五大“管理权”:(1)班级干部的选举权,学生以演讲、考查的方式,竞聘上岗;(2)目标规范的制定权,我校班班有目标规范,但每个班级的内容又各有千秋,都是班级学生根据所在班级的现状自己制定的;(3)班级常务的安排权,集会、排队、布置任务和每日总结由学生自己进行;(4)人际关系的处理权,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协调各方的人际关系等,尽量让学生自己处理。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了,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长效性就有了保证。 

  2、丰富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内外活动,陶冶情操,树立典型,为学生营造一片愉悦的晴空。 

  第一、常规活动有创新。学校注意从常规入手,抓好学生的校风建设。如:利用橱窗,充分展示学生的美术和写作佳作;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的“单筒望远镜”宣传好人好事、校内外大事、学生习惯进步的自我介绍;利用心理咨询室解决心理疑难;利用晨会、班会、展开德育大讨论;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使学生健康、愉悦地成长。 

  第二、特色活动有实效。首先,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时间、年段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向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向西部捐书、为贵州六盘水捐衣、捐物的活动,等等。并将活动与语文课相结合,让学生记日记、写感想,使活动的效果内化为每个学生的需要。 

  为发挥品德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除了将这些学生确定为行为示范指导队学生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的有利时机,使他们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并邀请家长与孩子一道参加升旗仪式。当国旗冉冉升起之时,学生与家长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一同被升起。而这一教育形式将会促动更多的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教育的主流之中。 

  其次,社会实践有声有色。学校开展了走进步行街、敬老院、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仅参加步行街“爱绿护绿”活动的学生就有400多名。他们中有的被评为“***市文明小市民”、有的被评为“环保小标兵”…愉快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深受教育。他们在体会中写到:“通过这项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修养”。其实,在那些人随手将废纸丢弃、随口将痰吐出之时,他们的人格修养已被人打了不及格。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同时,与社区广泛联系,每当周末或假日的时候,许多学生们都会被社区教师组织起来,做好事,听讲座,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他们带去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学生们还在社区老师的带领下,清扫社区周围的垃圾。敬老爱幼、自觉维护秩序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地坚持的,是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去战胜困难的,是需要为师者和风细雨的浇灌、细致入微的指导和率先垂范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自觉的行动。 

  我们对于养成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刚刚开始,我们的方法与途径还很不成熟。但我们决心将此进行到底,以求得实效。

  评论这张
 
阅读(8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